麻糖片片酥脆,米酒滴滴意浓。麻糖、米酒是湖北省孝感市的美食名片,其香甜的滋味,让人口舌生津,回味悠长。
据《孝感县志》记载,米酒“成于孝,始于宋。后多效之,而孝感独著。”过往那些走街串户的“米酒担”,晃晃悠悠已走过千年。麻糖则早在元朝末年,就以名食享誉于世。
孝感,这座承载着深厚“孝”文化底蕴的城市,在食品工业领域孕育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这家有着70年历史传承的企业,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升级和一代代工匠的培育,从一家手工小作坊发展成为了孝感的城市名片。
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新厂区。
从小作坊到城市名片
孝感麻糖米酒公司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4年。那时,孝感县土产公司加工厂在老澴河南门桥边悄然成立,厂内聚集了城南八埠口村20余名专业技师,他们凭借传统手艺,生产孝感麻糖和糕点等食品。据老员工回忆,当时完全是手工生产,日产量仅有500斤。
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大,1958年,加工厂成立了革新小组,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了机械化改造。捶麻机、扯糖机、切片机等现代化设备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年,加工厂更名为孝感县副食品公司副食加工厂,年产麻糖、糕点等食品达到了80余万斤。
1964年至1976年,企业生产规模进突飞猛进。在中山街厂区,冷饮车间、糕点车间、麻糖车间、机修车间等一应俱全,麻糖成为了主导产品,年产量共达80万斤。1976年,公司更名为孝感县麻糖厂,并搬迁到城隍潭九号。
1981年,是孝感麻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孝感牌”麻糖荣获国家质量奖《银质奖》,并成为了国宴上的食品。这一荣誉不仅提升了孝感麻糖的知名度,更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84年,随着孝感撤县建市,公司更名为国营孝感市麻糖厂。1993年,孝感撤地建市,公司再次更名为孝感市麻糖厂,孝感麻糖厂在这一年被国家内贸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
70-80年代孝感麻糖米酒公司麻糖生产资料图。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买我们的麻糖米酒要排长队找路子才行。”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肖端武介绍。
发展春风劲。1994年,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孝感麻糖厂也迎来了市场的挑战与机遇。1995年,公司更名为孝感麻糖米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投资兴建了年产2万吨听装米酒生产线。1997年,公司兼并了孝南区沙发蓬垫厂,组建湖北孝感麻糖米酒股份有限公司,产值和销售收入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进入新世纪,改革再次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词。2001年,经孝感市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批准,湖北孝感麻糖米酒股份有限公司改制为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从国有变为民营。经职工民主选举,在公司工作近20年、曾担任过主管会计、财务科长和副总经理的肖端武被推选为总经理。
改制后企业的发展并非一路坦途,肖端武告诉记者:“改制后的新公司要以3210万元的资产承担3736万元的债务,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从国营企业转为民营企业,从盈利丰厚到购买原材料都需要员工凑钱,此时,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成为肖端武首先考虑的问题。肖端武回忆说:“公司49%的股份分给了其他9名负责人,大家对公司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也就有了。”
公司治理结构稳定后,肖端武开始花大力气恢复品牌,拓宽渠道。为挽回原先积累的老客户,恢复了经典的“神霖”品牌;为扩大市场,孝感麻糖米酒开始进入商超渠道。肖端武介绍,1999年,中百仓储曾找到孝感麻糖公司,表示交5000元进场费即可进场销售,当时未被公司接受。到肖端武上任时,进场费涨至2万元,在部分同事的质疑中,孝感麻糖米酒仍付费进驻中百仓储。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此后,每年仅在中百仓储,麻糖和米酒的销售额就破百万元。
近年来,在肖端武的带领下,公司不断创新产品、拓展市场,孝感麻糖、“神霖”米酒逐渐香飘全国。目前,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拥有5条麻糖生产线、6条米酒生产线、1条米酒饮料智能生产线、1条麻仁加工生产线、1条饴糖生产线、1条特色糕点生产线,年可生产麻糖2500吨、米酒2万吨、芝麻仁5000吨、特色系列糕点2000吨,产值超5亿元。
“保留传统优势,努力开发新产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擦亮中华老字号,是我们发展的目标。”肖端武说。
10月14日,孝感市高新区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SCADA系统智能车间可日产米酒15万罐。
新质生产力为古法技艺赋能
走进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隔着口罩都能闻到扑鼻的香气,空气弥漫着甜蜜的味道。工人们正在制作麻糖,熬糖、扯糖、拌麻、分拣,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
为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不断升级的需求,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借助现代科技,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了技术的持续迭代和产品创新升级。
孝感麻糖在2013年入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名录,其独特的加工方式让人叹为观止。芝麻去皮、扯糖、拌麻、揉糖、切片等12道工艺流程、32个环节,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在孝感麻糖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尽管大部分加工环节都已实现机械化,但仍有30%左右是纯手工操作。
拌麻的师傅告诉记者:“孝感麻糖的白芝麻都是去皮的,这样做出来的麻糖才能香而不腻。去皮后的芝麻在焙炒时,少量入锅,分几次炒熟,让每一粒芝麻均匀受热,色泽不黄不焦。”
然而,传统并不意味着守旧。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肖端武深知,在保留传统口味的同时,必须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对口感、便携性、健康等方面的需求。近年来,公司研发团队开始思索如何拓宽产品种类,通过个性化的包装解决麻糖搁置后粘连影响口感的问题,让产品更便携,打入年轻人休闲零食领域。
肖端武介绍:“我们保留古法工艺的同时,创新融合现代生物工程及生产技术,开发出20多个品种。除了传统的白芝麻麻糖外,黑芝麻麻糖、花生味麻糖、海苔、焦盐、葱香、薄荷等十多种口味的麻糖已经陆续问世。”这些新产品不仅营养更全面、质量更稳定,还更能迎合年轻消费群体的口味。
在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的5G智能化工厂,记者见证了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的完美融合。这里采用MES智能化操作系统,米酒生产各个环节均实现自动化,效率比传统车间提升40%,产能增加1倍。产品检测则采用5G机器视觉质检系统,解决了传统人工检测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检测精度提高40%。
在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的投入和研发下,孝感麻糖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美味与文化,还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肖端武总经理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匠心传承,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口感,让孝感麻糖成为更多人心中的美食记忆。”
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麻糖米酒博物馆内,雕塑展现传统麻糖生产技艺。
匠心谋创新 守护“孝感味道”
孝感麻糖、米酒创新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一位食品工程领域的高级工程师,他就是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的副总经理李火宇。他以匠心谋创新,用专业与执着守护着这份“孝感味道”。
1987年,李火宇毕业于湖北工学院(现湖北工业大学)食品工程专业,怀揣着对食品研发的热爱与执着,他踏上了孝感麻糖米酒的技术创新之路。从最初的技术科长到如今的副总经理,李火宇见证了孝感麻糖米酒从手工小作坊到现代化生产线的华丽蜕变。
“我一直坚信,传统美食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与传承的结合。”李火宇回忆道。1996年,他主导开发的听装米酒项目成功落地,不仅实现了孝感米酒的工业化生产,更荣获了湖北省科技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一成果,让孝感米酒走出孝感,走向全国,也为李火宇赢得了孝感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科学技术进步重大贡献者奖。
然而,创新之路从未停歇。面对孝感麻糖保质期短、易受潮变质的问题,李火宇带领团队,历经数年攻关,终于研发出孝感麻糖去湿保鲜技术。这项技术,通过“全程去湿、分层保鲜”的先进技法,使用特殊功能的食品去湿保鲜膜,配合高能电子束辐照杀菌,成功将孝感麻糖的保质期从2-3个月延长至10个月。
“记得我们为了找到最合适的保鲜膜,试验了无数种材料,最终才确定了这种既能去湿又能保鲜的特殊保鲜膜。”李火宇感慨地说。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提升了孝感麻糖的市场竞争力,更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在米酒领域,李火宇同样没有停下脚步。他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研发出“清亮型孝感米酒”系列产品。这项技术,通过固态发酵与液体发酵的有机结合,以及酶工程技术和现代膜过滤技术的运用,解决了米酒饮料过滤难题,实现了米酒饮料的工业化生产。
“清亮型孝感米酒的研发过程充满了挑战。”李火宇回忆道,“我们不仅要选择合适的菌种,优化发酵工艺,还要解决米酒饮料的过滤问题。每一步都凝聚了团队的智慧和汗水。”
谈到孝感麻糖、米酒产业的未来,李火宇表示:“我将继续带领团队,深耕食品研发领域,不断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低糖、无糖麻糖米酒。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孝感麻糖、米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采访结束时,李火宇深情地说:“孝感麻糖米酒不仅仅是一种休闲食品,它更是孝感的一种文化、一种情怀。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与创新,让更多的人爱上这份来自孝感的味道。”
工匠精神,如同孝感麻糖、米酒一般,香甜了岁月,温暖了人心。
来源:孝感市门户网